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合肥车市 > 车市动向 > 57载征程 江汽集团见证国产汽车成长史

57载征程 江汽集团见证国产汽车成长史

    在“5•20”这个特殊日子里,江汽集团迎来了自己的生日。从诞生到现在,江汽集团历经了57年风雨,横跨半个多世纪,从未停止奔跑。

    1964年5月20日,巢湖汽车配件厂(“江汽集团”前身)诞生于巢湖之畔,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三次创业征程。57年来,江汽集团从无到有,拉开了安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幕:白手起家,造出安徽省第一辆汽车;突出重围,研发客车专用底盘填补行业空白;多点发力,高质量产品矩阵引发裂变式成长.....

57载征程江汽集团

    回望来时路,一代代江汽人怀揣产业报国、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初心,创新实干、砥砺前行,推动着国产汽车事业滚滚向前,焕发勃勃生机!

    第一次创业征程:白手起家,造就安徽第一车

    早在1958年,为了修建巢湖大闸,安徽省成立了专门负责维修保养闸机械的巢湖闸机械修理厂。顺利完成修建巢湖闸的任务后,时任修理厂厂长的王庆源提出,将这间修理厂升级为汽车配件厂,主营业务不仅要从机械维修转为汽车零配件生产,厂房还要更大、更实用。1964年5月20日,修理厂正式更名为巢湖汽车配件厂,由此开启了江汽人第一次创业的征程。同年8月,巢湖汽车配件厂由巢县迁至合肥。

    “实干”的江汽精神底蕴从这时开始育孕。1968年4月,在这个荒岗起伏、稻埂蜿蜒的小厂里,凭借东拼西凑的设备和各方支援的技术人员及工人,一群做水利出身的江汽人白手起家,成功研发试制出两台HF270型发动机。不久之后,一台2.5吨的HF130轻型载货汽车也随之诞生。

57载征程江汽集团

    1968年4月,第一台2.5吨载货汽车诞生,填补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空白

    这个外形采用了平头设计的汽车,正是安徽汽车史上的第一辆车。它的试制成功,拉开了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幕,同时更加坚定了江汽人追逐汽车强国的梦想。之后,工厂工人将新车开到北京,得到了当时在国务院主持工农业生产工作的余秋里的接见。余秋里在鼓励巢湖汽车配件厂继续坚持生产的同时,也表示将大力支持安徽上马汽车项目。就这样,安徽这个汽车配件厂,正式走上了整车制造的道路。

    1969年,在中共九大召开前,工厂生产出了首批20台汽车,完成了“生产汽车向九大献礼”的光荣使命。第一批汽车出产后,工厂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将这批车定名为“江淮牌”,并提出将巢湖汽车配件厂更名为“江淮汽车制造厂”。至此,江汽集团始得定名,开启了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的奋斗史。

    第二次创业征程:突出重围,研发客车专用底盘

    改革开放以后,国内经济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,很多企业因此面临众多经营压力和挑战。

    1985年,江淮汽车制造厂开始量产其第一代轻型卡车。这种双排座轻卡被人称作“绿色小方头”,那时抗噪性和舒适性还不是轻卡产品的关注重点。当时,没有名声、没有销路,如何卖车成了横在所有江汽人面前的一道难题。坐在家中无异于等死,为此工厂领导研究决定:开着自己的产品走出家门,沿路推销。

57载征程江汽集团

    1985年,江淮HF144A型2.5吨双排客货两用车

    1990年,全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到了最低潮期,像江淮汽车制造厂这样一个地处中部的地方车企更是举步维艰。时任厂长的左延安想尽各种办法,希望大型汽车集团能够收编,但几次下来都是碰壁而归。没技术、没产品、没市场,当年的江淮汽车制造厂,除了一片破败的厂房和几条陈旧的生产线之外,几乎再无其它。当市场经济大潮扑面而来时,江淮汽车制造厂一度陷入濒临倒闭境地。为了生存,工人们甚至还一度做起了沙发、溜冰鞋、台灯、煤球钳等与汽车无关的活计。

    痛定思痛,江汽人深知“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,要解放自己就要靠自己”。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,厂长左延安给出了一个大胆判断:客车市场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迎来爆发。因为当时的客车底盘普遍由卡车底盘改装而来,在安全性、舒适性上存在先天不足,为此江淮汽车制造厂提出了“重点发展客车专用底盘,适时发展整车”的战略。

    然而,以工厂当时的状况:一台车床、一台钻床、一台砂轮机、一排破平房……缺钱、缺技术、缺设备,什么都干不了!生?还是死?工厂干部经过仔细研究决定:卖掉发动机生产线换钱!由此获得了宝贵的300万元启动资金。

    壮士断腕,背水一战,江汽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第二次创业征程。“非常艰难”,江汽集团前任董事长、时任试制车间主任安进在接受《中国汽车报》采访时曾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表示。“客车专用底盘的大梁是弯的,我们没有资金开模具,硬是拿着锤子把五毫米的钢板给敲了出来。我们敲出了十台大梁,做了十台客车专用底盘。”为了迅速发往客车厂试制,安进带领试制团队几乎每天干到凌晨。

57载征程江汽集团

    1990年,第一台客车专用底盘试制成功

    凭借“蚂蚁啃骨头”的韧劲,江汽人成功了!配合底盘销售,江汽人推行起了贴身服务,不管客户提出什么变动需求,都尽力去满足。当时,行业流行一句话叫:江淮底盘“长中短、中高低、前后置、柴汽油”,说明江淮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客车专用底盘品类非常齐全。

    在销售上,1991年完成1000台销量目标;1992年达到5000台;1993年突破10000台,其中HFC6700(7米)客车专用底盘占据了全国80%的市场份额。从此,江淮客车专用底盘在全国一炮而红,改写了中国客车底盘由货车底盘改装的历史,被评为“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周年最具影响力50款产品之一”。凭借底盘走上再造之路的江淮汽车制造厂,以此为基石,不断迎接新的挑战。

    20世纪90年代中期,江淮汽车制造厂又回归整车制造领域,瞄准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五十铃技术,进行全新平台的开发和设计,并着手研发HFC1061轻卡。在缺少吊装和先进设备的条件下,江汽人通过手工完成了轻卡驾驶室安装,并于1996年成功上市,开创了中国轻卡轿车化的潮流。其凭借靓丽的外观、扎实的底盘设计和可靠的性能,很快在轻型车市场上崭露头角。

57载征程江汽集团

    1996年,轻卡HFC1061上市开创了中国轻卡轿车化的潮流

    也是在这个时期,江汽人突破传统“大卖场”模式,开创了一种新的营销形式,构建起了品牌“4S店”的模式雏形:为了提升全新轻卡品质,营销人员需要说服代理商,拿一块地、建一个商店,在里面只卖江淮汽车。当时,外资品牌4S店模式还未传入国内,一个自主品牌商用车对自己的经销商提出如此高要求,江汽人又一次开创了业界先河。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,在轻型车的产销量上,江淮品牌毫无争议地占据国内领先地位。

    第三次创业征程:多点发力,引发裂变式成长

    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,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于1997年正式成立,同时被确定为安徽12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。进入21世纪的江汽集团,更像铆足了劲的一匹猎豹,超轶绝尘,迎来裂变式发展。

    2001年8月,安徽江淮汽车底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;2002年3月,江汽集团引进韩国现代H1技术生产的“瑞风”牌商务车下线;2002年11月,达到国际排放标准的格尔发重卡下线;2004年,江汽集团重新上马的首台高水平发动机下线;2007年4月,宾悦轿车在上海车展亮相,宣告江汽集团正式进军轿车市场;2010年,首批585辆纯电动轿车在合肥示范运行,开启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先河。

    近年来,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,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江汽集团也主动适应新形势,由传统汽车企业向先进节能汽车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并举的综合型汽车企业集团转型,由此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征程。

57载征程江汽集团

    江汽集团新港基地

    世界级标准的轻卡样板工厂新港基地、世界级智造工厂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、国内首个三圆弧高环跑道整车试验场的相继建成,让江汽集团制造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有力推动了产品的绿色制造、智能制造、精品制造。省内的合肥、蒙城、阜阳、安庆四大基地,四川遂宁、山东青州、江苏扬州等异地工厂,以及延展海外的产能布局,为各细分汽车市场提供高品质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,推动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,在助力区域协调发展、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,更为企业未来发展谋求了更为广阔的空间。

   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江汽集团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%至5%作为研发投入,十八大以来研发费用共投入超117亿元。十三五期间,江汽集团研发投入更是接近百亿元,其中2020年研发投入超18亿元,同比增长11.5%,以“绿程”为重点,带动技术研究向“节能、减排、智能、NVH”等多方向延伸。

    在节能技术方面,1.5T+发动机和6DCT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“白金传动系”,实现48V和P2技术的量产应用。汽油发动机、柴油发动机、替代燃料发动机三大类核心动力产品矩阵布局,连续九年共十款发动机荣获“中国心”十佳发动机称号。

57载征程江汽集团

    江淮自动驾驶汽车亮相2021年上海车展

    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,经过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积累,已形成国际先进、国内领先的纯电技术平台,成功取得蜂窝电池技术、百万公里长寿命技术、高效静音电驱动技术等关键技术成果;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超17万辆,累计行驶里程47亿公里。

    在智能网联技术方面,与华为、中科院,清华大学等紧密合作,持续不断地突破核心技术,实现车联网3.0全系车型应用和L2级智能驾驶功能产品的量产。经过四代功能样车的迭代研发,智能驾驶技术由乘用车拓展至商用车,由封闭园区走向开放道路,在合肥市5G智能网联示范区常态化运营,2020年参加i-vista自动驾驶挑战赛,获得第一名的成绩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江汽集团还与大众、蔚来、康明斯、华为、百度等品牌开展深度合作,赋能企业转型升级。与大众的深度合作,不仅为国企混改及国内汽车行业的持续对外开放提供了“江汽样本”,同时也全面导入了德国VDA质量管理体系,系统性地应用大众质量工具,让汽车制造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并在思皓汽车上得到集中体现。与蔚来的深度合作,让江汽集团具备了打造高端豪华车的造车实力,并向着“以用户为中心”的客户导向型企业转变,构筑江汽集团可持续发展护城河。与康明斯的深度合作,共同打造了全球先进的高效动力产品,将进一步强化江淮商用车的优势地位。

57载征程江汽集团

    江汽集团部分主力产品阵容

    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,江汽集团更是以宽广视野“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”,加速国际化发展,从2005年起,不仅在意大利都灵、日本东京先后建立海外研发设计中心,同时还将高品质产品出口至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先后在海外建立19家KD组装工厂,成立2家合资公司、1家全资子公司,累计出口汽车近70万辆。

    后记:“十三五”期间,江汽集团累计销售各类汽车255万辆,在外部风险与挑战增加、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、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冲击的大背景下,始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新发展理念助推企业转型升级、释放发展活力,交出一份蓬勃奋进、实干担当的时代答卷。

    伴随着“十四五”规划大幕的开启,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,江汽集团将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,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,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引领高质量发展,在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的新赛道上,赢得主动、进位争先、走在前列,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!

上述文章内容由经销商自行发布,其真实性、准确性及合法性由经销商负责,爱卡汽车不提供任何保证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分享给好友:
更多 车市动向 文章>>
精彩活动